古厝聚落、戰地遺跡,旅行金門的樂趣不只是如此,內行人才知道的美食上菜!
只有金門才能嚐到的美味,絕對讓你念念不忘!
四面臨海的大、小金門,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及人文演變,飲食文化相當有特色,除了大家熟知的燒餅、油條,有著不同於臺灣的口感及香氣,像是沙蟲、佛手螺,更是老饕特地登島品味的限定美食,等你前來挖掘!
特色海鮮料理
佛手螺
佛手螺是金門特色海鮮之一!生長在潮間帶的岩縫中,因為外型長的像佛祖的手而得名,也稱做鵝頸藤壺、筆架,學名為龜足。
吃佛手螺的技巧就像啃瓜子,從中心咬下一個破洞後把殼扳開,吸一口內層鮮美的螺肉,鮮甜滋味立即在嘴裡擴散,滿滿的海味讓人一個接一個,也是下酒的良伴!
沙蟲
樣貌讓人有些退卻的沙蟲,可是老饕必點海味!吃沙蟲有三快:挖得快、炒得快、吃得快,沙蟲只生長於乾淨的泥灘,是重要的環境指標生物,但牠身體滑溜,手腳不夠快,可是抓不到的;料理沙蟲也需要快手,才能保留甘甜爽脆的口感,而美食當前,吃得快才能盡興啦!
蚵乾飯
說到金門海鮮,當然不能錯過大家都知道的石蚵啊!除了旅遊部落客一定會介紹到的蚵嗲、蚵仔麵線,蚵乾飯就少見了吧!早期金門物資缺乏,唯有石蚵產量多,在地人於是想出一招,曬乾石蚵延長保存期限,也就間接產出了蚵乾飯。其實就像油飯概念一樣,將滷肉改成了蚵乾,不使用花俏調味,是專屬於金門的簡單美味。
在地回憶滋味
餛飩加料
金門冬天寒風冷冽,在島上的駐軍們,當然也想來碗熱熱的湯,如果能多點料就更好,那就來碗餛飩加料吧!以雞骨和白菜熬湯,讓湯頭更顯鮮甜,滿滿的餛飩加上手工肉丸、魚片、蛤礪,豐富的用料讓人心動;而且配合季節,夏天與冬天吃到的加料食材是不一樣的,用當季新鮮食材用心製作。
麵線糊
不同於台灣,金門麵線糊不是紅褐色而是白色,不添加勾芡,口味清爽許多!麵線是金門手工製作整體偏粗,但經過大鍋熬煮,幾乎入口即化,很適合小孩和老人家食用!再加上滿滿的配料,如:石蚵、滷大腸、豬血丁,讓口感更多元,是金門人吃不膩的家鄉早餐。
花生湯
金門在地種植花生已經有5百多年,盛產季節裡經常可見曬花生的景象;金門花生顆粒比較小,味道卻一點也不馬虎! 帶殼水煮日曬後煮成甜湯,細緻軟綿的口感,甜而不膩的湯頭,營養又好吃。
傳統手作小點
豆包仔粿
外型圓餅狀,由糯米磨至成漿而做成的豆包仔粿,表面抹有一層薄油看起來很有光澤,是金門在地傳統的口味之一,口感類似於台灣的紅龜粿,但更軟Q彈牙,常見的有花生、紅豆口味,有些店家甚至創新製作了芋頭、高粱、蝶豆花口味,都相當值得一試!
牛軛餅
外觀樸實的牛軛餅,又稱為腳車餅(閩南語),因其外型像耕田用的牛軛而得名,又有軋車餅、愛心餅之稱。吃起來口感有點像雞蛋糕,但非常扎實,甜中帶點焦糖味,趁熱吃最可口,流傳至今,是許多人懷念的好味道。
滿煎糕
滿煎糕又稱作石頭餅、三角餅、麥煎餅等等,是福建傳統點心,簡單將麵粉、糖、水攪拌成糊,放入鍋中烘烤,吃起來像車輪餅、雞蛋糕,各家口味不同,紅豆、花生、蘿蔔乾樣樣都適合搭配,口感鬆軟濕潤,很有飽足感,也方便帶在旅途間享用。
糕仔
糕仔,也有人稱糕仔粿,與台灣的潤仔糕、鳳眼糕類似,口味有綠豆及油蔥兩種,口感乾、硬、扎實,適合做為茶點實用。而且製作過程相當繁複,十多道工序缺一不可,一般在蒸好之後,切成小塊菱形形狀,再點上紅印,為金門著名傳統點心。
此文出自:金門觀光旅遊網